弓弦之音香江回響,「二胡大師閔惠芬先生經典作品紀念音樂會」舉行

12月8日晚,《二胡大師閔惠芬先生經典作品紀念音樂會》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

本場音樂會由劉炬擔綱指揮,程秀榮擔任指揮、獨奏及領奏,雲集著名二胡演奏家趙劍華、二胡演奏家陸軼文、二胡及高胡演奏家胡兆軒 、揚琴演奏家王瓏等,由香港城市中樂團呈獻。

音樂會演出了閔惠芬編曲的《洪湖主題隨想曲》(二胡與樂隊)《陽關三疊》(二胡獨奏)以及《喜送公糧》《紅旗渠水繞太行》(二胡齊奏),《春詩》(二胡獨奏)和《哀歌江河水》《新婚別》《長城隨想》(二胡與樂隊),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澡雪垢滓,以藝通心。

2024年既是香港城市中樂團成立三十週年也是著名二胡演奏家閔惠芬逝世十週年。《二胡大師閔惠芬先生經典作品紀念音樂會》是香港首次舉行全部由嫡傳及再傳弟子擔綱主演的、紀念二胡大師閔惠芬專場音樂會。


音樂會特邀閔惠芬之子劉炬(現任中央芭蕾舞團常任指揮)擔綱指揮並由入室弟子暨香港城市中樂團藝術總監、以演繹大型作品及傳統經典樂曲著稱的二胡名家程秀榮擔綱指揮及獨奏、領奏;更邀得閔惠芬的首位入室弟子、新加坡華樂團二胡首席趙劍華,最年輕的入室弟子、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與文華獎雙金獎獲得者陸軼文,閔惠芬的再傳弟子胡兆軒、周浩暘等同台演奏,數代同堂,具有特殊的意義。


香港城市中樂團表示,這一場經典作品音樂會幾乎囊括閔惠芬最有代表性的傳世之作,具有特殊意義。樂團自1994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香港中樂發展,更在促進與海內外音樂界交流上不遺餘力。未來將一如既往把傳承國樂經典、弘揚中華文化作為樂團的責任和使命。

閔惠芬被譽為「世界最著名的弦樂演奏家之一」,她開創了「聲腔化」的演繹理念,將戲曲及民歌唱腔融入二胡演奏中,在國際上贏得極高聲譽,經典作品有《江河水》《長城隨想》《新婚別》等,創作及改編作品有《洪湖主題隨想曲》等。

當晚演奏的開篇之作《洪湖主題隨想曲》由閔惠芬於20世紀70年代根據張敬安、歐陽謙叔的《洪湖赤衛隊》改編而成,其中明顯帶有人們耳熟能詳的插曲《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的音調,技法上更是她「器樂演奏聲腔化」理念的具體實踐。1977年元旦,閔惠芬在上海文化廣場首演此曲,並連續演出六場。本次演出中,程秀榮指揮、陸軼文演奏,充分展現了樂曲的內涵與風骨。

《陽關三疊》是閔惠芬在吸取古曲琴歌之高雅韻味的基礎上,發揮二胡自身如訴如歌的綿綿情致改編。全曲悠長如絲的弦音刻畫出摯友之間萬里相似之深情,離愁別緒之傷感。胡兆軒獨奏將離愁別緒刻畫得入木三分。

《喜送公糧》和《紅旗渠水繞太行》這兩首閔惠芬老師的經典曲目,曾在20世紀大受歡迎,表現了美好生活的盎然生機。

象。1980年5月「上海之春」音樂節,由閔惠芬首演。《江河水》也是一首二胡名曲,在眾多演繹者中,尤以閔惠芬的演奏聞名。二胡演奏家陸軼文與香港城市中樂團合作,上演改編後的協奏版本,於哀婉中寄寓激越悲壯。

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可謂閔惠芬二胡藝術的頂峰與豐碑,同時也是她「器樂演奏聲腔化」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京劇、崑曲、古琴等等傳統包羅萬象。《長城隨想》由閔惠芬在1982年第十屆「上海之春」上首演。長城是中華民族團結和力量的象徵,閔惠芬的演奏大氣磅礡,充分展現了長城博大、壯觀、蒼勁、深遠的藝術形象,展現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質。該曲也是當晚音樂會的壓軸之作,劉炬指揮,趙劍華領銜二胡獨奏。

「我看到程秀榮老師,腦海裡浮現的還是他來我家上課的畫面,一切宛如昨日。」 劉炬說:「這場音樂會的舉辦,讓我看到母親的音樂精神在繼續、在傳承。香港城市中樂團兢兢業業籌備音樂會,令我十分感動。」在劉炬的號召下,音樂會臨時加演了安可曲目《賽馬》。

——

轉自深圳特區報《弓弦之音香江回響,「二胡大師閔惠芬先生經典作品紀念音樂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