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當代民族管弦樂經典音樂作品粵港澳大灣區巡演」
項目簡介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香港中樂的發展令人矚目,同時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中樂作品和愛國作曲家。這些作品講述著中國故事,也承載著港人的愛國情懷,更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及其所代表的價值觀,成為了中國音樂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這些曾經令世人(尤其是中國音樂文化界)高山仰止的香港經典作品近二十年鮮為人知,香港社會對本港中樂近半個世紀的歷史缺乏瞭解,令人惋惜。
這些經典名曲凝聚了幾代香港作曲家的心血,其中有陳培勳氣勢恢弘的《民族交響音畫-流水》、曾葉發為慶賀香港97回歸祖國而作的《安晴》、陳能濟富有莊周哲學思想的《夢蝶》、梅廣釗源自傳統名曲以全新的現代技法寫就的《彩雲追月狂想曲》、盧亮輝有著民族地方風味且有自己強烈個人風格的《四季》、陳永華熱情洋溢的《八駿》、麥偉鑄飄逸靈動描寫湖光山色的《古箏與樂隊-自在山雲間》、陳錦標充滿童年回憶的《小小山貝河》、羅偉倫、鄭濟民用笛子為主奏樂器訴說了家喻戶曉的民間愛情故事《笛子協奏曲-白蛇傳》、關乃忠以特殊的作曲手法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展現民俗文化習俗風情畫的《豐年祭》等;值得特別期待的是,有一部鮮為人知的遺珠之作,是已故中國音樂美學大家、著名作曲家葉純之先生 1991 年所創作的《二胡協奏曲-辛棄疾》,該作品謳歌偉大愛國詞作家辛棄疾氣吞山河卻又是英雄落寞的一生,將在塵封 32 年後重見天日!
同时,我們也發現即使同處大灣區,香港樂團與內地同类樂團、音樂界、學術界的交流還不夠多,恆常化的交流更是嚴重缺乏,兩地很多的寶貴經驗和優秀作品值得互通分享。文化藝術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有交流、有竞争才有进步。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绝好的传播交流推广的机会,使我們這一次能够帶著香港經典中樂作品及積累的經驗走出去,同時會帶著大灣區音樂界的優秀作品和寶貴經驗回到香港!
本次巡演項目计划规模庞大,演出及各类活动參與人員将達到百人以上,計劃在香港、深圳、珠海、澳門 4 個城市舉辦 4 場大型音樂會,3 場學術研討會。因在籌備過程中各地音樂教育界反應熱烈,原定舉行的新聞發佈會或音樂會前講座共 4 次,現調整增加青少年交流講座、青少年互動工作坊等活動,預計總活動數量由原來 11 項增至 16 项。
本次項目得以實施,特別感謝國家藝術基金的立項資助,香港特區文旅局、香港文聯等相关部门机构的大力支持,以及諸多重量級音樂家的參與。我們有幸邀請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葉小鋼創院院長擔任本項目的榮譽藝術總指導,得到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和深圳市有关方面的積極協作,以及大灣區內的多個兄弟民族樂團的友好合作。
通過本次巡演項目,我們期待以作品為引,在傳播香港中樂作品的同時,拉近大灣區城市之間的距離,讓音樂界同行彼此交流促進,讓兩地民眾也有更多的瞭解和文化融合。香港城市中樂團也將一如既往,繼續踐行使命,視傳承文化、促進融合為己任,為共建文化大都市和文化大灣區,把香港建成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而繼續努力奮鬥!